为什么CPI与我们感受到的物价变化不一致

CPI高的时候,物价似乎更高;CPI低的时候,物价好像也没低下来。CPI数据为什么与百姓感受不一致?人们往往会对涨幅大的商品更加敏感,CPI是消费价格总指数,消费者感受的是具体商品的价格,对食品等价格涨幅大的品种尤其敏感,而往往对手机、家电等商品降价不敏感。

CPI高的时候,物价似乎更高;CPI低的时候,物价好像也没低下来。CPI数据为什么与百姓感受不一致?CPI 是一个平均的综合指标,它反映的是众多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程度,而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往往是对单一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而且时点性特别强。实事求是地说,居民的日常感受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不一致是很正常的情况。

比如大蒜价格暴涨,老百姓感受特别深,但消费者可能只感受到大蒜涨很多,而忽略了猪肉价格低于去年同期,且其他蔬菜价格也没像大蒜一样疯涨。另外商品涨价的时间对物价指数的影响也特别大。月初涨价和中旬、下旬涨价对指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通常月末涨价对当月的CPI影响是不大的,老百姓有时候只看到月末涨价了,却没有看到当月大多数时间价格没有变化,因而出现CPI和老百姓的感受偏差。

一般来说,普通居民关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和服务项目。而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涵盖的商品及服务更加全面。CPI是一个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其中既包含有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种,如果居民用具体上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与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相比,就会觉得CPI低估了。

一般来说,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有这么几点原因:

1.不通商品价格对CPI涨跌的影响不同,个体感受也不同。

CPI在我国叫做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于我国城乡人口有13亿,这13亿消费者中有乡村居民有城市居民,有收入高的也有收入低的,有生活在东南沿海的居民也有生活在内地的居民,所以我们说CPI是13亿人平均水平的CPI。因而,当某个人谈对CPI的感受时是他(她)的个体感受,个体感受肯定会与平均水平的CPI有差异。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内容分为食品、居住等八大类。各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权数(在 CPI 总体中的重要程度)对分类指数、总指数的影响程度不同。而权数的确定是一个地方总体消费结构所决定的,和个人的消费结构可能很不一致,因此造成一种商品价格的涨跌对CPI的影响是固定的, 但对个人的影响不同,因而感受也不同。

2.对具体商品的自身感受差异。

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时,公布的大多是总指数和类指数。因此消费者做比较时,一般是用自身感受的某种具体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情况与CPI总指数或某类指数比较,从而得出CPI走势与感受不一致的结论。比方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某月份CPI同比上涨1.5%(但居住类商品和服务项目却上涨了5%),如果这段时间您正好装修房子,买的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了许多,当您看到1.5%的价格涨幅时,肯定感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低了。

绝对价格与价格指数的差异。价格指数是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指数涨幅高并不意味绝对价格也高。比如说西安的猪肉价格每千克由10元涨至20元,涨幅是100%;咸阳的猪肉价格每千克由15元涨至20元,涨幅是33.3%。虽然西安的猪肉价格涨幅远高于咸阳,但绝对价格是一样的。

3.不希望价格上涨的潜意识在起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蒸蒸日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因此总是希望市场价格不涨或者下降才好。在这种愿望下,一种情况是我们一般对市场上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下降不敏感或者没什么反映,但对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比较敏感(比如说前几年来,猪肉、鸡蛋的价格下降不少,大家没什么反映,而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上涨较多反映强烈);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商品价格下降很大,但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常消费这些商品,所以对这些商品价格的下降就不敏感,而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消费的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反映强烈(比如说,近几年来手机、*电大幅度降价,但这些商品我们不经常消费,所以就不敏感,而水、电、燃气价格大幅度上,而这些商品我们天天要消费,所以我们感受强烈)。

4.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对价格指数感受的不同。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造成对价格指数感受的差异。高收入者消费水平高消费内容广,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强;反之,低收入者消费水平低、消费面窄,收入主要用于吃、穿、医疗和子女的教育等方面上,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低。近几年来,一些生活必需品不断涨价,因此低收入者居民反映敏感,感觉实际消费价格上涨的幅度应该比公布的CPI数据高。

#p#分页标题#e#

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上,而当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涨幅较高时,低收入家庭会感到物价高涨,生活压力增加。对高收入人群来说,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小,而他们购买的轿车、手机、电脑、液晶电视等价格又多为降价趋势,因而对价格上涨就没有那么敏感,承受能力也更强。

5.总结一下为什么CPI常常与老百姓的感受不一致?

*先,收入消费水平不同导致价格感受不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有了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大提高,但高收入者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还不高。高收入者消费内容广,对价格上涨承受能力强;低收入者对价格上涨承受能力低,对生活必需品涨价反映敏感。

其次,人们往往会对涨幅大的商品更加敏感,CPI是消费价格总指数,消费者感受的是具体商品的价格,对食品等价格涨幅大的品种尤其敏感,而往往对手机、家电等商品降价不敏感。

再次,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时间概念。经常无意中将几个月的涨价幅度与CPI的月度环比数据做了比较。

后,CPI中的居住类包括了建房及装修材料、住房租金、自有住房等方面,按照国际惯例,没有将商品房价格直接纳入CPI统计。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