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影响局地粮食生产 五常大米或面临减产

  “稻田五六天前就被淹了,水深得有几米吧,现在水还没撤呢,被淹的都要绝产了。”8月9日,五常市秋比特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涤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受灾情况。

  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五常市自8月2日起连续多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造成境内大型水库、中型水库、河流均超过汛限水位。据五常市人民政府官网8月7日消息,五常市各乡镇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灾。风雨暂歇,但积水尚未完全退去,灾情仍未结束。

  韩涤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合作社今年共种植400余亩水稻,其中近300亩水稻被淹,剩下的100余亩水稻由于地势较高,目前可以正常生产。“水正在往下退,但什么时候才能退完不好说,天气预报说还要下雨。”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最南部,面积7512平方公里,全市辖12个镇12个乡,2022年末户籍总人口87.6万人,是哈尔滨市下辖九县(市)中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根据当地“十四五”规划纲要,2020年,五常全市耕地保有量约400.4万亩。

  五常市志广乡有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乡共有耕地21万亩,共种植有18万亩水稻,目前初步统计,有9万多亩耕地被淹,7万多亩水稻绝产。

  “因为现在水还没有完全退,所以没有最终的统计数据。目前大家还在忙着救灾,后续更细致的工作安排仍在研究制定中。”该负责人说。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分析师陈庆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只五常,整体来看,受台风“杜苏芮”带来的强降雨影响,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以及北京、天津,黑龙江哈尔滨、吉林舒兰、吉林长春等地局部低洼或者河床农田出现轻至中度渍涝,对受灾地区玉米、水稻、大豆生产带来不同程度影响。

  暴雨影响五常等地秋粮生产

  受台风“杜苏芮”北上影响,8月2日至5日,黑龙江发生强降雨过程。

  五常市李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王带鑫回忆,当地从8月2日开始持续下暴雨,3日凌晨水稻就开始被淹。现在水位陆续下撤,但部分农田水位较高,还是下不了地。

  “我估计这次暴雨会导致我们合作社55%的水稻绝产,剩下45%的水稻减产。”8月9日,王带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我很多朋友都是种地的,他们基本都受损了,周边其他村镇的情况也跟我们差不多,我估计五常‘稻花香’可能2/3都受灾了。”王带鑫说。

  该合作社位于五常市安家镇双喜村,加上流转的土地,今年合作社共种植了600亩水稻。当地水稻一般从“五一”开始播种,9月中旬开始收割,生长期约4个月。东北冬季漫长,一般收完水稻不久就开始出现霜冻,只能种植一季稻。目前水稻正值扬花期,已经无法再补种。

  “我们乡总体受灾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全乡的土地大概被淹了2/3。”五常市长山乡有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但由于灾情尚未彻底结束,具体的粮食受灾情况仍在陆续统计中,尚无确切数据。

  “如果这个情况再持续两天,被淹的水稻基本上就没有任何补救措施了。”王带鑫说。不清楚后续泄洪量如何,他担心后续损失还会加重。此外,预计8月11日台风“卡努”将移入东北,8月10日至13日,可能东北地区东部、北部会发生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这又将给五常带来多少降雨尚不可知。

  据新华社8月4日消息,包括五常市在内,哈尔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41592.89公顷,最新的受灾情况还在统计中。

  深受台风“杜苏芮”影响的不只五常。在河北一个救灾群里,当记者问家中是否有秋粮受灾时,不到五分钟就有好几个人回应,“太多了”“水淹太深的都颗粒无收了”“都倒了,现在都黄了,没法收”。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河北蓄滞洪区、行洪区秋粮生产受洪涝影响较重。王晓梅(化名)家受灾也很严重,其家住涿州市高官庄镇马庄村,位于本次受灾较重的白沟河流域。据王晓梅称,村庄距离最近的泄洪口不到两公里。今年家里种了9亩多玉米,全部绝收。

  8月2日开始,王晓梅家的地里就已是汪洋一片。“大前天水位开始慢慢下降,现在已经能看到玉米了,但被水泡了四五天玉米都烂在地里,现在地里淤泥还很深,根本下不去。我们附近几个村的情况都差不多是这样。”王晓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受台风“杜苏芮”北上影响,近日我国黄淮、华北、东北等地先后出现极端暴雨天气,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华北及东北部分地区局地降水出现极端性,对地区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是玉米和中稻等秋粮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北方玉米处于抽雄吐丝期,大豆进入鼓粒期,而南方中稻进入抽穗期,晚稻已大量播栽。台风“杜苏芮”带来的强降雨造成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等多个省遭遇洪涝灾害,部分农田积水、河水倒灌、设施损毁,玉米等高秆作物倒伏。除受台风影响外,灾后秋粮病虫害发生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陈庆庆进一步指出,受本轮强降雨过程影响,东北地区一季稻孕穗和抽穗开花短暂受阻,玉米和大豆等旱田土壤通气不良、作物的根系呼吸短暂受阻,影响玉米开花吐丝、大豆结荚。玉米南方锈病、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风险增大。

  保险理赔可减少农户部分损失

  “目前虽然秋粮生产面临挑战,但秋粮生产最终能否实现好收成,关键还在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推进情况。”赵霞说。

  灾后可以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来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弥补农民损失?

  赵霞认为,首先政府应尽快启动应急预案,加大救灾力度,全力排涝减灾,调动各类组织和主体加强合作,指挥调度和调配救灾机械设备和物资,最大化降低农业生产损失。此外,做好种子、种苗、化肥等生产资料调剂调运,满足灾后生产恢复需要,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稳定。

  其次,要迅速组织专家评估灾害影响,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完善分区域、分作物的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及时组派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包县包乡、进村入户,指导农民恢复生产。比如,东北地区指导农民以“防早霜促早熟”为重点,黄淮海地区以排涝降渍促灾后恢复生产为重点,落实追施肥、“一喷多促”等措施。

  除此之外,还应对受灾区域和减损农民,有针对性地进行灾后补贴,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弥补农民收益。

  雨涝灾害之后,田间积水多、湿度大,作物抵抗力降低,易诱发各种病虫害。对此,陈庆庆表示,各地应及时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具体来看,要加强田间调查,发布预警信息,明确防控工作重点,分区域、分作物、分灾情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切实抓好落实。排涝除湿、中耕松土,喷免疫诱抗或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增强作物抗性,根据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及时喷洒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杀菌剂。

  相关工作已经展开。7月28日,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黄淮海和东北地区防汛救灾工作,从监测预警、排涝降渍、设施农业防洪、精准指导服务等方面着力,最大程度减小因灾损失。

  7月31日和8月8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两次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32亿元和7.32亿元,支持河北等相关省份开展农业水旱灾害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相关工作。

  从受访情况来看,由于灾情并未完全结束,相当一部分受灾耕地并未恢复,种植户们积极自救的同时,也在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的补救措施和补偿安排。

  韩涤充负责的合作社给水稻都上了保险,每亩地自己交5-6元保费,政府再给一点保费补贴。目前还在等待后续的理赔安排,韩涤充预计,后续每亩地保险公司或许能赔付80-100元,但每亩地的实际种植成本在2500元左右。“有赔付总比没有强。”韩涤充说。

  同样在等待理赔的还有王带鑫。据其了解,合作社只有一部分地买了保险,每亩地预计能赔付800-900元,但合作社流转土地的租金贵,赔付金额远不能覆盖整体种植成本。

  王晓梅家没有单独购买保险,据其回忆,之前村里说统一给买5元/亩的保险,但有没有买不清楚。前不久村里统计各家种了多少玉米,目前还没有人来评估农作物损失,后续会不会有理赔或者补贴尚不可知。

  “像我家地里这么深的淤泥,要自然晾干的话,至少要一个月,这一个月什么都种不了。”王晓梅希望等到今年白露或秋分的时候,地里能干透,这样还能赶上下一季冬小麦播种。

  在陈庆庆看来,目前距离冬小麦播种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而且河北大部分地区洪水已经退去,对冬小麦播种影响不大。

  “往年因为干旱或者洪涝造成小麦晚播,土壤没有结冻前,仍然能够播种,因湿涝仍未播种的冬麦区,抓紧时间排涝散墒、翻耕晾晒、整地抢播,只要管理得当,后期产量并不会受太大影响。”陈庆庆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