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6月20日(星期二),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

  上市公司发力提质 “中特估”基础夯实

  专家认为,资本市场“定价之锚”作用正得到更好发挥,价值重塑将促进“中特估”走实。一方面,央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自身价值和创造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包括并购重组等在内的多项政策措施落地,将更好激发央国企上市公司价值重估和回归。此外,央国企公司质量提升带来基本面改善、相关主题ETF发行,都将推动更多增量资金入市。

  呵护流动性 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

  6月19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89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0%。由于当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央行此举实现净投放870亿元。即使考虑到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当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仍实现净投放370亿元。专家表示,预计央行将继续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端午消费“热浪”来袭 提升市场活力

  随着端午节临近,相关产品销售旺盛,节日经济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此外,端午假期来临,提升了居民出行意愿,假期出行热度高涨,有望对文旅消费带来一定提振作用。国家发改委日前透露,将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持续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服务消费潜力。专家预期,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支持下,消费市场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公私募机构密集调研 算力行业成“香饽饽”

  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5月以来公私募基金公司掀起一波“调研热”。与4月调研以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板块为主有所不同,从获公私募基金调研次数最多的前十家公司来看,算力行业上下游公司最受欢迎,消费、储能、医药等行业个股同样被关注,而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也亲赴一线参加调研。

  上海证券

  坚守主责主业 资本市场新型监管体系加速构建

  业内专家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探索监管改革,监管效能不断提升。可以预期,监管部门将不断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强化分类监管、科技监管。持续的制度供给,将为提升监管透明度、依法治市打牢基础;“放管服”改革有望进一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

  国办发文明确:2030年基本建成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五家央企资本运作多点开花 “转正”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一年

  2022年6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中国宝武、国投、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国建材集团5家央企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业内人士看来,5家企业由此前的试点企业“转正”,也是国资监管从“管企业”过渡至“管资本”的重要节点。5家央企在资本运作上各展所长,通过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战略性股权投资、资产重组整合等方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发展模式,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作出了表率。

  多部门密集施策 全面激活农村内需潜力

  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建材下乡、鼓励投资设施农业……近期多部门密集施策,推动全面激活农村内需潜力。专家表示,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整体滞后,有海量需求和投资空间。

  证券时报

  港股双柜台模式亮相 人民币资产更香了

  按照港交所高管的说法,未来双柜台模式将扩大到更多的股票标的,覆盖更大的产品范围。这意味着,可供人民币持有人的投资选择范围将会更大,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也会更高。与此同时,更多选择也会增加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从而形成资金和流动性的正向反馈。

  多地密集部署稳增长 先进制造业投资迎强支撑

  近期,不少地方出台了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制造业发展对于稳增长、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认为,当前一些地方财政状况吃紧,尤其是土地财政遇到挑战,将倒逼地方政府反思和寻找新的出路,这是将提高制造业比重作为地方绩效考核的一个机会,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有支撑。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务院办公厅6月19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

  A股小市值公司“三低”现象渐显 如何破局?

  A股小市值公司遇冷现象日益显性化和普遍化,呈现“三低”现象:市场关注度低、交易活跃度低、资本工具使用率低。专家表示,参照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来看,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市场正在发挥优胜劣汰的功能,各种资源正向头部企业集中。

  证券日报

  各地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补贴+基建”发力新蓝海

  时至年中,在前期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基础上,各地接连推出诸多接续政策,纷纷将目光瞄向新能源汽车消费。在此背景下,在农村地区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成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重要驱动因素。

  “降息”有望推动居民投资、消费 业界认为下半年存降准可能

  有了6月15日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的“铺垫”,6月20日新一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是大概率事件。专家认为,LPR下调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有望推动居民储蓄向消费、投资领域转移。对于后续还有哪些政策措施可期,中信证券研报认为,预计三季度可能会降准;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容增新或是下一步方向;财政政策方面可能在减税降费上发力。

  并购重组搅动央企一池春水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新引擎

  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排头兵”,央企专业化整合工作今年以来全面提速,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节点实现自主可控,着力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市场预期再度升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关注焦点。

  39家上市公司率先预告上半年业绩 超七成净利润同比增长

  截至6月19日收盘,已有39家A股上市公司预告上半年业绩。其中,30家上市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76.92%。业内人士表示,预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业绩增长的上市公司涵盖了多个行业,汇集了行业龙头和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体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人民日报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当前国内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政策温暖直抵人心。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海南全力以赴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基本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全面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坚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财税金融、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生态型创新型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提升至73.4%,高端购物、医疗、教育成为自由贸易港“金字招牌”。

  经济日报

  对经济复苏要有信心更要多些耐心

  5月份,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引发部分人士对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从国内外情况看,在经济恢复过程中,一些指标的暂时性波动是正常现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回稳基础仍需巩固,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既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也要对经济复苏多些耐心。

  辩证看待宏观杠杆率上升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对于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81.8%,较去年末上升8.6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创新高,居民部门杠杆率重拾上升趋势,政府杠杆率升幅较小。

  21世纪经济报道

  “双柜台模式”开启:海外资本相机套利 人民币国际化顺势提速

  记者获悉,目前部分香港本地私募正摩拳擦掌,积极研发针对双柜台模式的无风险价差套利策略,若这些量化策略能够创造可观收益,他们将很快发行相关离岸人民币计价的港股投资产品,吸引众多海外企业与投资机构使用离岸人民币投资。此举将进一步拓展离岸人民币使用范畴,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

  CPO风口呼啸而至 800G光模块蓄势待发

  AI技术发展带动算力需求增长,也对光模块速率、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能效和成本的考量,以800G/1.6T为代表的高速率和CPO为代表的低功耗技术方案近期备受市场关注。受访人士指出,目前国内CPO技术发展处于初期阶段,但已经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和支持。

  第一财经

  前5个月地方财政收入两位数增长 为何收支依然紧平衡?

  多位地方财政人士表示,由于经济恢复,今年税收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但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收入实际也就是个位数增长,比较平稳。由于房地产市场尚未恢复,相关税收和卖地收入并不乐观,叠加民生等支出有增无减,整体财政收支继续处于紧平衡状态。

  透视A股民企资金链:千亿龙头短债增幅明显、三成公司热衷“还钱”

  据2023年一季报统计,剔除银行、非银金融和综合三个行业后,A股共计3288家民营上市公司,短期借款的平均值与中位数分别为8.52亿元和2.3亿元,合计达21040.02亿元,去年年末为19455.13亿元,环比增幅为8.15%。比对今年一季报与去年年末数据发现,龙头民营企业短期借款规模大幅增长只是局部现象,近31%的民营企业一季度处于“还钱”状态。

  经济参考报

  考察、设厂、增资忙 外资企业用行动对中国市场投出“信任票”

  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一行来华,明确将加大在华投入,推动其在北京设立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研发突破;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访华,提出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各国外资企业高管纷纷访华,考察市场、增资扩产、新设厂房、设立研发中心等布局不断,用实际行动对中国市场投出“信任票”。

  明星经理业绩“褪色” 百亿规模级基金产品收益分化

  距离年中收官不到半个月,公募基金的表现备受投资者关注。在A股板块轮动速度较快的背景下,上百亿规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业绩分化较为明显。不过,记者注意到,若拉长时间来看,不少今年表现并不出色的产品,长期业绩表现亮眼。业内人士认为,基金投资立足长期投资,短期市场震荡导致收益回撤是正常现象。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