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2023年沥青产能格局更健康 原料趋紧支撑利润

主要逻辑

  主要逻辑:

  影响沥青生产供应的因素主要分为原料种类以及炼厂不同能化品种相对加工效益两个方面。在后疫情时代,宏观环境变化中原油贸易格局发生改变,从而带动沥青原料供应的变化,进一步影响沥青生产供应。我们分别从原料的角度和炼厂生产效益的角度分析这些因素对沥青供应的影响。

  在这样的影响机制下,2023年沥青供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原料方面,2023年1-5月,不同原料种类沥青产能占比中用稀释沥青等南美原料产能占比最高,达53%。由于欧美分流,我国稀释沥青进口量明显下滑,燃料油进口量增加,其中偏重部分适宜生产沥青,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充稀释沥青减量缺口。

  产能方面,近五年沥青产能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产能过剩较明显。2023年沥青产能或将向更健康格局发展,净减少328万吨,同比减少4.14%。但从产能利用率角度分析,2023年1-5月,沥青装置开工率仅维持在30%-50%左右,仍存在很多闲置产能,整体宽松的格局尚未改变。

  产量方面,2023年以来,沥青供应持续偏高位运行。1-4月沥青总产量同比增加26%,较近五年同期数据处于中位偏高格局。进入5月,沥青原料偏紧对供应端造成扰动,叠加下游需求回暖不及预期,沥青检修减损量环比增加62.18%,整体供应或有所下滑;6月份国内沥青总计划排产量环比下降5.05%,同比增加38.0%。短期看来,原料偏紧问题尚未解决,地方炼厂产能难以得到明显提升和有效释放,一定程度上支撑沥青价格。

  随着我国沥青产能分布的改变,沥青贸易流向随之变化。贸易商分部数量方面,山东省占比最大,达25%;其次分别是华东(18%)、华北/中(17%)、华南(12%)、东北(12%)、西南(10%)以及西北(6%)。东北消费地资源主要从河北及山东地区流入;除了冬储资源,其他地区流入华南地区的沥青量减少,随着华南地区新产能投产,未来预计流入华南地区资源会更少。

  投资建议:

  短期震荡思路看待。

  风险提示:

  原料供应超预期;国际油价大幅下挫。

建投视角

  一、原料和生产效益是沥青供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沥青生产供应的因素主要分为原料种类以及炼厂不同能化品种相对加工效益两个方面。就原料种类方面而言,宏观环境及地缘政治格局的改变、世界原油产业发展等带动全球不同种类原油贸易流向发生变化。我国是原油净进口国,全球原油贸易格局尤其是中质及重质原油贸易流向影响着我国原油进口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沥青生产供应变化。另一方面,炼厂生产不同能化品种收益不同,除去装置限制、原料供应制约及保供合约执行等因素,炼厂总是倾向生产加工效益较高的能化产品。其中,汽柴油、减压渣油以及低硫保税燃料油与沥青在生产路径上原料重叠并且路径相斥,因此可能成为其竞品。它们与沥青在生产效益上的差别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沥青自身的供应。

  1. 沥青供应原料分析

  我们所说的沥青是石油沥青,有别于煤沥青和天然沥青,石油沥青由原油制造而来,全球1500种不同的原油,仅有少数约7%的比例适用于制造沥青。作为沥青生产的主要原料,原油供应与沥青供应息息相关。在我国,不同的沥青炼厂采用的沥青原料也有所差异,中石化沥青炼厂主要使用沙特中质以及重质油;中石油以辽河、春风油田国产原油以及南美、中东原油为主;中海油炼厂以海洋油为主;地方炼厂则是多选择稀释沥青、冷湖、荣卡多、巴士拉重、科威特等。

  生产工艺技术方面,90%以上的沥青生产技术是用原油作为原料进入常减压装置得到适宜针入度的渣油后经过沥青装置加工生产得到合格的沥青产品。少数的工艺是原油经过一次加工装置后得到渣油,而后通过溶剂脱沥青再进行调和或者渣油氧化达到适宜针入度后得到合格的沥青产品。

  历史上不同产地、不同类别的原油稠度、沥青质含量方面各有差别,作为生产加工原料,沥青收率也各不相同。在众多品类中,委内瑞拉的波斯坎与马瑞油沥青收率相对最高,但由于波斯坎原油相较而言硫含量高,生产出来的沥青品质相对较差,因此其作为沥青生产原料用量较少。马瑞原油(稀释沥青)仍然是生产沥青的原料最优选择。

  在实际的生产与应用当中,沥青生产的原料进料相对来说较为灵活,即使某一种原油不适合单独加工生产沥青,生产企业也可以通过调合不同原油比例生产出满足要求的沥青。按照原料相关化学性质区分,目前最适宜生产沥青的原油为环烷基原油与蜡含量低的中间基原油。

  沥青原料结构具体分析,根据隆众数据显示,2023年不同原料种类沥青产能占比中用稀释沥青等南美原料产能占比最大,达53%;其次是中东原油,占比达28.7%;再次是我国当地原油,占比约达14.5%;剩下少数的产能用高硫渣油及进口燃料油作为原料。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沥青生产的主力原料仍是稀释沥青,但在原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炼厂也会考虑采用燃料油等与稀释沥青掺炼生产沥青。

  2023年4月,我国稀释沥青进口量为12.09万吨,同比下滑92.65%,环比下滑91.48%;1-4月进口量为431.19万吨,同比减少162.81万吨,同比下滑27.41%。

  2023年4月我国燃料油(5-7号)进口量为266.57万吨,同比增长277.68%,环比增长9.55%;1-4月进口量为806.32万吨,同比增加469.15万吨,同比增长139.14%。进口5-7号燃料油中偏重的部分比较适合生产沥青,燃料油进口的增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稀释沥青的减量缺口。

  2. 沥青的供应还受到炼厂不同能化品种相对加工效益的影响

  除了原料之外,另一个影响沥青供应的重要因素和炼厂加工生产不同能化品种的相对加工效益有关。其中,炼厂生产汽柴油、减压渣油以及低硫保税燃料油的效益均会对沥青生产供应产生影响。我们从炼厂加工生产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中一种炼厂加工装置流程可以进一步理解。

  原油通过常减压装置产出减压渣油,减压渣油再进行不同路径的加工处理可以得到沥青、燃料油、焦化汽柴油、石油焦等产品。若沥青的相对生产效益较高,炼厂会倾向将减压渣油通过沥青装置产出沥青;若成品油生产效益更高则炼厂会将减压渣油通过延迟焦化装置,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产出焦化柴油、焦化汽油、石油焦等而非沥青,这种生产替换多出现在有渣油加氢、焦化装置的中石化炼厂以及山东地区多数有焦化装置的地方炼厂;若低硫保税燃料油相对效益更高,则以中石化部分炼厂、中石油部分炼厂、中化泉州为代表的炼厂会倾向将减压渣油经过处理后得到具有较高的热值和较低的硫含量的燃料油;然而当减压渣油相较再次加工后得到的产品有更高的收益,部分炼厂也会选择直接出售减压渣油,这类情况多以辽河石化、盘锦北方沥青、中海油滨州营口、泰州、湛江炼厂为代表。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对于沥青生产流程中的能效提升、污染物防治等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日益严格化的生产也要求高硫渣油产线升级加氢为低硫燃料油,或者改造成轻质化的柴油等成品油。

  二、2023年沥青产能减少但仍过剩

  1.2023年沥青产能将净减少328万吨

  据隆众数据显示,2018-2022五年来,沥青产能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18年沥青产能为5118万吨/年,2022年增长至7928万吨/年,较2018年增长了54.90%。然而2023年沥青整体产能有所减少,拟在建产能达到210万吨,退出产能538万吨,整体较2022年沥青产能减少4.14%。拟在建产能中,其中规模在100万吨/年的企业有1家,规模在50万吨/年以下的企业4家,新增产能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

  2. 沥青闲置产能较多,2023年1-6月沥青产量同比增幅明显

  2023年以来,沥青供应持续偏高位运行。据隆众,1-4月沥青总产量达889.38万吨,同比增加26%,较近五年同期数据处于中位偏高格局。

  具体分析,1月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春节停工放假叠加淡季季节性检修高峰,沥青整体产量较往年同期处于偏低位;而后三个月沥青整体供应高位运行,4月国内沥青产量为264.78万吨,环比增加4.67%,同比增加48.77%;进入5月,沥青原料偏紧对供应端造成扰动,叠加下游需求回暖不及预期,整体供应或有所下滑;6月份国内沥青总计划排产量为270.6万吨,环比下降14.4万吨或5.05%,同比增加74.5万吨或38.0%。

  产能利用率方面,2023年1-5月,沥青装置开工率仅维持在30%-50%之间,产能过剩情况依然存在,闲置产能较多。

  沥青炼厂检修减损量方面,2022年上半年由于地缘政治危机等因素国际油价飙升,沥青炼厂成本大幅上移,沥青生产加工利润亏损严重,炼厂多转产、检修减产,使得沥青检修减损量达到五年同期绝对值高位。2023年1-4月,沥青生产加工利润呈中性,炼厂检修减损量也处于五年同期水平中位格局;5月原料趋紧影对华北、山东地区部分炼厂沥青生产供应造成扰动,沥青炼厂检修减损量大幅上升,达347.79万吨,环比增加62.18%,同比下降13.85%。

  短期看来,原料问题尚未解决,地方炼厂产能难以得到明显提升和有效释放,一定程度上支撑沥青价格。

  三、沥青贸易流向随产能格局变化改变

  我国沥青产能整体分布不均,其中山东省以及华东地区占比较大,整体贸易流向从生产地向消费地流通,从产能集中地区向产能较为贫瘠的地区输送,整体呈现自北向南、自东向西,从沿海向内陆输送的贸易格局。自2017年至2022年,华东、东北以及华北地区沥青产能缓步增长,其余各地区产能基本维持稳定。2022年产能增加区域中山东地区产能增长最为明显,增加425万吨/年,占总产能5.99%。

  由于近年来沥青产能格局发生变化,沥青整体贸易流向也发生了变化。自2021下半年以来,由于部分炼厂持续处于停产状态,东北地区持续供应低位,河北及山东地区的沥青供应向东北消费地辐射;2022年来除了冬储资源,其他地区流入华南地区的沥青量减少,随着华南地区新产能投产,未来预计流入华南地区资源会更少。

  贸易商分部数量方面,山东省占比最大,达25%;其次分别是华东(18%)、华北/中(17%)、华南(12%)、东北(12%)、西南(10%)以及西北(6%)。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