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出现新变化:价格波动总体收窄

  价格波动总体收窄,是新一轮猪周期出现的新变化。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8月29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9.57元/公斤,比8月1日的29.32元/公斤小幅上涨了0.85%。

  自2002年6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5个完整周期。这5个完整周期持续时间分别是48个月、36个月、59个月、49个月、46个月,每一轮周期价格都大起大落。在累计长达19个月的漫长下跌后,今年4月份,猪价触底反弹,终于迎来了第6轮上升周期。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告诉记者,之前猪价长达19个月的下跌主要是因为产能过剩。当前,我国生猪已经由供给过剩转变为基本平衡,但能繁母猪略高于正常保有量,意味着后期猪价不太可能连续大幅上涨。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明确,“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经过持续调减,到今年3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85万头,同比下降3.1%,较2021年6月份累计下降8.3%。进入5月份,伴随着猪价止跌回升,全国能繁母猪保有量结束连续10个月的下降,转入小幅增长。预计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在4300万头左右,略高于农业农村部设定的正常保有量。

  从生猪供应看,今年年初以来,全国生猪存栏逐渐从高位下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23亿头,较上年年底下降5.9%。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96亿头,同比增长14.1%。4月份开始受仔猪供给量增加影响,生猪存栏连续4个月环比小幅增加。7月份生猪定点屠宰量季节性环比下降,同比小幅低于上年同期。自8月份开始,生猪供给将转入逐渐季节性增长。预计8月份,无论是生猪屠宰量还是猪肉产量都将会环比增长。

  能繁母猪调减到正常保有量附近,生猪供给较充裕,使猪肉供需进入僵持阶段,带动猪价高位窄幅震荡。8月第3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21.56元/公斤,连续4周保持在21.5元/公斤至21.7元/公斤之间。生猪价格逐渐趋于稳定,自繁自养出栏一头120公斤肥猪盈利在600元左右,已经保持较好水平,猪价上涨情绪逐渐平息,出栏开始增加,叠加出栏活重保持较高水平,肉价走势也逐渐趋于平稳。鉴于需求仍处于淡季,屠宰企业会根据生猪出栏量和市场需求量适当减量稳价保销量,适应需求的变化来调节上市量,因此猪肉价格虽然有所波动,但无论生猪还是猪肉价格都将窄幅震荡。从总体上看,猪价不具备连续上涨或连续下降的动力。

  朱增勇表示,新一轮猪周期价格波动总体收窄,得益于稳猪价政策提早介入。今年4月份以来猪价变动规律较以往差异较大,触底后在3个月左右快速反弹至较高水平,养殖效益快速由亏损进入中度盈利,避免了母猪产能的过度调减,平缓了后期供应和猪价波动幅度。5月份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3个月回升,这表明自去年7月份开启的生猪产能去化进程已经暂停,4月份开启的新一轮周期或呈现历史上较平稳的一轮周期。未来猪价走势总体上将会窄幅震荡,大幅上涨或大幅下跌的概率都比较小。预计今年下半年到2023年年初,猪价处于季节性上涨走势。今年三季度猪价将高位震荡;四季度迎来需求旺季,生猪出栏也将增长,元旦和春节来临会短期提振猪价,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小。

  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大幅提高了生猪养殖饲料成本,朱增勇建议养殖者推广低蛋白日粮,提高饲喂效率,加强良种母猪选育,培育转化效率高的优质商品猪。此外,应充分利用生猪期货、保险等金融工具熨平猪价波动的市场风险。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