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库现象缓解:豆粕短期抗跌

春节后豆粕主力1905合约未能突破40日均线,期价承压下跌,但短期不宜过度悲观。当前国内进口大豆供应趋紧,库存压力不大,短期将表现出一定抗跌性,甚至会有弱势反弹走势出现。

虽然美国农业部新供需报告下调巴西大豆产量500万吨至1.17亿吨,但是对比往年数据来看,该数值仍处历史次高水平,即使按照市场低预估1.125亿吨,也是第三高水平,说明减产幅度相对有限。其他主产国方面,美豆丰产为既定事实,阿根廷生产情况出现产区间*端差异,当前预期较因恶劣天气而产量骤降的上一年度相对乐观,故而继续推高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新预估值同比增长8.8%,库存消费比为30.54%,供需偏松格局犹存,对大豆市场价格构成抑制作用,后市美豆价格能否在供应充裕的重压下获得喘息机会,则需要看南美供给是否进一步减少,或是中国采购美豆量是否超过市场预期,或是美豆新年度供应减少预期等利好因素出现。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738万吨,较去年12月572万吨增长29.0%,较上年同期的848万吨下降13.0%。1月大豆进口量高于预期,基本满足市场压榨需求,限制库存下降幅度,截至2019年2月13日,港口库存为649万吨,较年初减少29万吨。

因巴西大豆还未大量上市装船,在不考虑美豆的情况下,2—3月进口量预报分别为320万吨和420万吨,2018年同期为542万吨和566万吨,可见进口量水平低于去年同期。1月美国对中国装运大豆130万吨,2月对中国装运增至195万吨。假设美国1月装船全部在2月到港,2月国内到港量也仅在500万吨左右,平均周度压榨量按180万—185万吨测算,进口量也无法满足压榨需求,预期后市大豆港口库存将进一步下滑。不考虑美豆,3月国内到港量依然偏低,叠加库存在前期持续消耗,届时供需可能趋紧,对豆粕价格构成有力支撑。这里需注意中美贸易谈判进展,一旦中国采购更多大豆协议达成或是直接取消大豆进口关税,并在2月至3月中旬期间装运,将有望弥补部分缺口。

今年巴西大豆收割进度提前两周多,截至2月8日收割工作完成26%,5年同期均值仅为12%,提前收割意味着提前上市,2月巴西大豆排船量已经达到440万吨,去年同期出口量仅为286万吨。从季节性来说,巴西大豆出口旺季时间窗口为3月至7月,去年3—7月出口量分别为881万、744万、1235万、1042万吨,预计今年出口高峰期将提前,考虑巴西到我国装运时间,预计未来4—8月我国大豆到港量骤增,大豆供应偏紧格局将得到改善。

1月豆粕库存拐头向下,胀库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加之2—3月大豆供应趋于缩紧,抑制油厂开机率水平,预计近期豆粕库存压力不大。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爆发以来,截至2019年1月14日,曾有24个省份发生过家猪和野猪疫情,累计扑杀生猪91.6万头。另外,2018年12月全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4.8%,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8.3%,连续3个月跌幅超过5%预*线。尽管2019年1月非洲猪瘟疫情有所缓解,但之前疫情导致大量生猪扑杀、禁运,以及生猪养殖利润亏损扩大,对养殖户补栏情绪造成严重打击,将延后生猪存栏恢复周期,导致饲料需求疲弱。

此外,肉禽养殖利润转亏,蛋鸡养殖利润趋于下降,今年豆粕需求表现整体疲弱。考虑到4月开始我国大豆供应回升,豆粕库存后期整体可能演绎探底回升趋势。

综上所述,目前豆粕库存压力不大,为豆粕期价提供支撑,短期表现相对坚挺,但是由于全球供应偏松格局未改,国内豆粕饲料需求疲软以及二季度大豆供应预期回升,豆粕中期面临较大压力。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