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猪周期”到底何时结束?专家称“为时尚早”

  近期,十五周连降的猪肉价格,进入6月后,止跌反升。截至6月8日14:00,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0.12元,比上周五微涨0.8%。

  对此专家分析,由于此前猪肉价格下跌,多地出现压栏不售供给减少,学校复产复课猪肉的需求增加,正好临近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猪肉价格出现季节性反弹,在供给和需求双方面作用下,猪肉价格呈现反弹。

  猪肉价格这根杠杆,一边连着消费者,一边连着生猪养殖业,牵一发动全身。“价高伤民,价低伤农”的怪圈,似乎成了生猪养殖逃不掉的魔咒。从去年开始的这一轮“超级猪周期”到底何时结束?为此,新京报记者采访到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乔娟教授,解析特殊时期中国的猪肉经济学运行轨迹。

  超级猪周期要结束?专家:为时尚早

  在过去几十年中,和宏观经济与各类大宗商品一样,猪肉价格一直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当猪肉价高时,生猪供应增加,猪肉价格随之下降,母猪过剩被淘汰,生猪供应随之减少,导致猪肉价格上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猪周期”。

  生猪价格大幅度周期波动一般为3-4年,分为上行期和下行期,从猪肉价格的最低点进入上行周期,升至最高点,再到下一个低点为一个完整周期。去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让本轮猪周期涨价潮来势汹涌,价格上涨幅度为历次猪周期之最,被业内专家称为“超级猪周期”,随后,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猪肉价格继续产生波动。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2020年第7周(2月10日-2月16日),猪肉批发市场周均价每公斤50.18元,达到高点,随后猪肉价格开始下降。到第22周(5月25日—5月31日),猪肉批发市场周均价每公斤38.71元,环比跌0.3%,为连续15周小幅下跌。

  但在6月份的这轮上涨前,是猪肉价格15周连降,持续时间长,幅度大。那么,超级猪周期到底是否临近尾声了?

  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看,目前生猪生产恢复势头不错,自2019年10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存栏止降回升,已经连续7个月恢复增长,到4月,比去年9月增长了18.7%;生猪存栏也连续3个月增长,同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新生仔猪数量,自2019年9月以来首次环比增长。

  但价格波动并未结束。十五周连降的猪肉价格,进入6月后,止跌反升,连续三周上涨。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6月1日-5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40.89元,环比涨7.5%,同比涨89.5%;6月8日-12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42.20元,环比涨3.2%,同比涨94.0%;6月15日-19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44.95元,环比涨6.5%,同比涨89.8%。截至6月22日14:00,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4.02元,比上周五上涨1.8%。

  乔娟表示,从各项指标来看,我国生猪生产正在恢复,供求关系将逐步得到改善,但仅依据这几个月的猪肉价格涨跌就判断本轮“猪周期”已经结束,还为时过早。

  乔娟指出,本轮“猪周期”的主要原因是,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供应量减少,猪肉市场供不应求,猪肉价格大幅提高。必须认识到,目前生猪生产彻底恢复的难度还很大。养猪场户恢复养殖或者持续进行养殖活动,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前大不一样了,只有在防控好非洲猪瘟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防控非洲猪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必须让生猪养殖经营的生物安全水平达到要求,这会导致生猪养殖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这也是很多退出的养猪场户即便在去年生猪价格很高的获利诱惑下,仍然不敢贸然恢复养殖的原因之一。

  生猪生产目标能实现吗?

  “养猪吃肉是大家的事。”2019年,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恢复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为生猪生产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5月份明确表示,按照目前势头走下去,实现今年生猪生产恢复目标,也就是恢复到基本接近常年水平还是很有希望的。

#p#分页标题#e#

  乔娟教授认为,尽管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叠加,生猪产业受到一定影响,但随着政策及时调整,养殖场户能够买到相应的生产资料,活猪能够销售出去,新建和扩建猪场正在逐步开工,屠宰场、饲料厂、兽药厂基本复工复产,生猪生产经营秩序目前是正常的。

  目前,猪肉市场行情较高,受获利诱惑,生猪养殖经营主体积极性也很高,养猪投资在增加,新建猪场多,补栏增养快。此外,大型养猪企业集团、生猪产业链中的大企业集团等,纷纷扩大经营规模,进军生猪养殖领域。乔娟认为,大型企业的投资冲动,也是生猪生产恢复的重大利好因素,实现今年生猪生产恢复目标任务完全可以期待。

  养殖户初探行情从十多头开始

  官员、学者、大型企业对生猪生产恢复抱以期待和信心,那么普通的养殖户呢?从去年非洲猪瘟暴发直到现在,梁振金都在观望,最多进行小规模养殖试水。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重新入手一批种猪,重新开始规模化养殖。

  “现在种猪太贵了,一头良种二元母猪要6000块钱,不敢买,也不敢养。”梁振金担心,如果现在投入很多钱养猪的话,到时候又碰上了低价周期,“还是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我想等猪价下来,便宜之后再养。”

  梁振金是广西百色德保县城关镇的生猪养殖户,原本在香港打工的他,由于父母年老,2009年回到老家开始从事生猪养殖。尽管具备十多年的养殖经验,梁振金还是没能逃过非洲猪瘟这一劫,2019年5月份,梁振金养的猪几乎全员覆没。

  梁振金的养殖场,在当地算是中等规模,最多的时能达到600多头猪。对于梁振金来说,去年5月份的那场非洲猪瘟来得快,而且来得十分猛烈。“从听说周边养殖场出现非洲猪瘟,到我的养殖场出现猪瘟,几乎不到一周的时间。”低价抛售、直接扑杀……梁振金损失惨重。

  去年12月,看着高位运行的猪肉价格,梁振金再次从朋友那里购进了12头猪。由于经朋友转手,9万块钱买了12头猪。入手前,梁振金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当时我们这边几乎没有养猪的了,因为非洲猪瘟是接触性传播,周边没有非洲猪瘟的源头,也不会进到自家养殖场,疫情就能够得到抑制。”

  梁振金还把自家的猪圈,用高温杀菌液化气喷过,撒上生石灰,用各种消毒水消毒,“经过五六次的消毒,我就不怕了,现在也没有什么问题,一个月消毒一次就可以了。”为了做好防疫,梁振金没有急于配种,后来采取一定防疫措施后才进行的配种。目前,20多头育肥猪已经有180斤了,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出栏了。

  “家里大的养殖场已经转让出去了,现在只能利用自家地,从事小规模养殖。”经历过这次打击后,梁振金目前对于增加养殖规模持谨慎态度。别看是小养殖户,梁振金同样对“猪周期”这个经济术语了解得明明白白,他甚至根据自己多年的养猪经验分析,这波猪周期,正常的话差不多还得有六个月才能结束,“我个人观察,明年六月份差不多能到低谷,如果可以的话,我计划明年6-7月份的时候再入手。”

  中国人“碗里不缺肉”还得靠自己

  近期,美国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肉加工厂无法正常运营,导致美国国内肉制品供应紧张。随之,中国的猪肉进出口贸易,也开始受到舆论关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仅2017年,全球猪肉消费总量为11058.8万吨,中国就占了一半,为5493.5万吨。国内生猪存栏下降,中国加大了猪肉进口力度。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1-4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显示,猪肉进口了131.8万吨,增1.8倍;猪杂碎进口42.9万吨,增29.3%。

  但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中国不仅是猪肉消费大国,还是最大的猪肉生产国。2018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为851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高达5405万吨。

  “国内已经基本形成猪肉‘自给自足’的市场格局,我们要时刻认识到国际猪肉市场可供贸易量其实是有限的。”乔娟表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多国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导致包括猪肉等各种肉类制品的进出口限制,国际贸易有所削减。乔娟强调,国际市场上可供中国进口的牛羊肉,数量也非常有限,牛羊养殖经营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依靠进口牛羊肉替代猪肉是不可行的,在当前背景下,满足中国居民猪肉消费需求,只能更多依靠国内生猪生产供给的恢复,才能彻底解决,中国人“碗里不缺肉”不能指望国际市场,要靠自己。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