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四张图纵览期市:纯碱、焦炭、沪锡、LPG均创历史最高收盘纪录

  8月11日,国内商品期货收盘大面积上涨,棕榈油、液化气、原油、铁矿石涨幅居前,其中棕榈油涨逾5%领涨。值得一提的是,纯碱、焦炭、沪锡、LPG均创历史最高收盘纪录。

  截止收盘,棕榈油涨5.09%,报8994元;沪镍涨0.99%,报140370元;豆油涨3.50%,报9290元;橡胶跌0.20%,报14820元;液化气涨4.22%,报5210元;焦炭涨3.12%,报3127元;沪锡涨2.38%,报238400元;纯碱涨1.17%,报2679元。

  盘面上,纯碱虽没有像棕榈、焦炭等出现大阳线,但依旧创历史最高收盘纪录,紧贴布林带上轨运行,亦未出现击穿上轨现象。RSI6现报73.72,持续走高。

  对于纯碱后市走势,华创证券最新研报中指出,纯碱供应端联碱在建项目155万吨,氨碱净退出176万吨,天然碱未来10年共有780万吨产能在建,截止2021年6月,纯碱综合产能利用率为84%,还有一定的弹性。将供应弹性拉长到年度观察, 2021-2022年氨碱退出还在,天然碱产能暂时还未投出来,供应弹性有限。国内纯碱传统需求按照年均3%的需求增速匡算,增量约80万吨。按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向外界公布基于“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十四五”光伏装机需求分析“十四五”一般预计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是70GW,乐观预计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是90GW。基于2mm双玻假设,GW对应光伏玻璃需求量为6.6万吨,基于3.2mm单玻建设,GW对应光伏玻璃需求量为5.3万吨,这意味着即使每年只有70GW的增量光伏装机,也能拉动370-460万吨光伏玻璃增量需求,对应85-106万吨纯碱需求。传统需求+光伏玻璃需求增量接近200万吨/年,供需中期持续向紧张运行。眼下,纯碱需求还在季节性走强,极低库存下,2021Q3纯碱价格有望再创新高。

  焦点品种方面,棕榈、沪镍、豆油、橡胶、PTA成为今日资金追逐对象,成交金额依次为:722亿、659亿、589亿、518亿、510亿。整体交投情绪较昨回升,黑色系退出前五榜单,螺纹、焦炭首次集体落榜。棕榈油位居榜首。

  活跃品种排行前十榜单

  展望商品后市,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认为,未来大宗商品价格将大概率呈现结构性分化走势。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衍生出对铜等有色金属的新型需求,但会对原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产生挤出效应。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做出承诺,并致力于向绿色能源过渡。作为性价比最高的导电材料,铜是传输新能源不可或缺的一环,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都会消耗大量的铜,并且电动车的铜需求量非常大,铜价有望继续走强。但未来原油、煤炭的需求增长将逐渐放缓。煤炭所受影响将更早显现,预计2030年煤炭需求总量将达到峰值。煤炭供给端已开始收紧,短期来看,供给收缩将快于需求,供需紧平衡局面下煤炭价格将上涨,但长期来看,需求持续收缩会对煤炭价格形成打压。预计煤炭价格将呈先升后降走势。经济复苏、拜登基建计划仍将提振未来几年原油需求增长,预计2035年世界石油需求总量达到峰值。OPEC+未来有望适度增产,全球原油供应能力依然充足,但仍需关注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预计油价将保持高位震荡。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再提“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同时就碳中和提出“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减碳纠偏下供给缩减预期有所降温,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随之回落,随后又企稳。预计未来由于供给预期不确定性带来的价格波动将趋于缓和,但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在供需缺口的存在下仍旧有所支撑,价格走势有望重回供需逻辑,各类大宗商品可能在淡旺季错位下走出分化行情。

#p#分页标题#e#

  任泽平指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国际定价的铜、铝、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国内定价的钢、煤持续上涨。7月布伦特原油均价环比2.8%,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3.3%,南华螺纹钢环比8.8%,LME铜环比-2.1%,南华焦煤、动力煤环比5.1%、5.7%。我们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看法是: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阶段或已结束,高点临近,但本轮因疫情产生的生产供应限制对供给端冲击更深,因此供需缺口维持时间会更长,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整时间或会更长。长期来看,叠加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等带来的供给约束、长期落后产能出清、全球优质资源稀缺性等问题,长期来看大宗价格运行中枢边际抬升。值得重视的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抬升原材料成本,而终端传导不畅,对下游企业利润挤压尤为明显。中小企业集中在下游,叠加下半年出口面临下行压力,中小企业经营尤为困难。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政策助力迫在眉睫。一是从源头上,控制大宗商品价格,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二是,财政货币政策发力针对性的扶持中小企业。近期,国内外汛情、旱情对农产品以及猪肉价格产生一定扰动,需持续密切关注。6月底猪肉价格出现阶段性反弹,猪粮比4.47一度进入一级预警。但供需基本面尚未出现根本性转变,猪肉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国投安信期货认为,判断此轮中国商品的牛市是否结束,除了需要观察政策的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指引之外,还需要关注三大信号,分别是支撑大宗商品牛市上涨的三个充分及两个必要条件是否改变,以及大宗商品的库存周期是否结束。1、中国大宗商品牛市成立两个必要条件没有改变:首先是确定性回补的内需,当前来看国内政策方面对于“需求侧改革”的重视,以及需求对于GDP的拉动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超过传统的投资对GDP的拉动,并且或将成为当前及未来拉动国内经济新的增长的强大引擎。其次是强势补库的外需,当前欧美极低的客户库存以及极高的订单库存,代表美国当前消费的潜力以及未来较为强劲的补库需求,同时拜登经济救助计划对于消费市场的支持,也为美国的消费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支撑着外需市场的复苏/2、中国大宗商品牛市成立的三个充分条件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强势的原油和充足的全球流动性虽然没有出现方向性的转变,但是相较于2020年初,原油的上涨空间在减小,受制于货币政策的空间,全球流动性对大宗商品支撑的空间也在缩小,同时从美元指数来看,弱势的美元指数或将在3季度改变,对于大宗商品上涨的或将形成一定的打压。3、中国大宗商品的库存周期没有出现拐点但是接近尾声:最后从大宗商品的库存周期角度来看,当前大宗商品牛市格局依然成立,但是即将走入尾声,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支撑大宗商品牛市因素的改变,并不意味这大宗商品熊市将马上开启,只是意味着全面强势上涨的行情或将结束。当前大宗商品牛市行情的尾声的特点是上涨依然是成本端推动,定价权在国外的品种的涨幅略强于国内的品种,从上下游库存以及量价关系来判断,预计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此轮大宗商品牛市或将结束。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