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期货:猪周期的突变与重建

  我们思考过的几个问题:

  我们吃猪肉的时候,实际是在消费饲料作物,本质是在消费太阳能。但为什么猪肉的比饲料更贵,本质是转换效率的问题。另外我们团队研究发现,在过去15年间,居民的收入是大幅增长的,但全球牛肉的消费一直稳定在6000万吨,猪肉消费从9500万吨仅仅增长到1亿吨,但鸡肉的消费从6000万吨增长到了1亿吨。

  这背后仍然是效率变化的问题,效率是人类文明发现的重要追求。饲养生猪的料肉比2.8,养鸡的料肉比1.7,也就是猪要吃2.8斤的饲料才能涨一斤肉,鸡是1.7斤。可以断言,未来鸡肉消费远超猪肉消费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另外,需求端我们不太能关注到突出的利好,而中国在14-5期间人口达到峰值是极大概率的,专家预测这个峰值是14.5亿人。未来很多食品都是将从相对过剩逐步转向绝对过剩,我认为这是对大农业的重要挑战。

  在上述需求挑战之外,我们还有几个问题是要重点关注的。

  第一个是行业属性的变化,过去养殖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未来是资本密集型的,这个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劳动力密集的资源禀赋优势是发生了偏移的。直观的表现是,未来国内的生猪生产成本与国外的成本会进一步拉大,全球视角下这是不经济的。

  逻辑下沉一下,目前因为养殖饲用,我国每年进口1亿吨大豆,2000多万吨玉米,还有1000-3000万吨的其他谷物。既然养殖没有资源优势,是否会以猪肉进口替代饲用原粮进口?我的观点是肯定的,这长期来说也解决了国内粮食产量有限的困境,降低农产品的对外依赖程度。

  第二个变化是关于价格消费弹性,当猪肉价格上涨时,消费必然会减少,但当价格重新落下来的时候,之前降下去的消费未必能全部增加回来。

  第三个变化是蛛网周期,以前养殖户会根据当下的养殖利润来规划后期的养殖计划。比如,现在养殖利润好,就多买点小猪。这体现为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仔猪价格跟肥猪价格同步波动,同涨同跌。

  我们研究发现,在产业集中度提高的初期阶段,蛛网不仅不会破还越张越大,产业投机度也会迅速提高。养猪的产业怎么投机呢?压栏和提前出栏,这也正是我们当下所经历的。压栏到150公斤以上或者把80-90公斤的猪提前出栏,这相当于把一个月的正常供应量提前或者延后到另一个月的正常供应,这对我们理解当前的生猪市场是很有帮助的。

  市场在这个阶段也会出现很多带血的筹码,比如200-250元每只的仔猪,我认为这是给产业的一个重要机会。别人的仔猪成本800-1200元,你的是200-250元。这其实是产业博弈中应该反复思考的,养殖的超额收益来自哪里。

  但过了这一次2-3年的产业阵痛,我们理解4年的猪周期将被拉长到10年-20年,也就是说蛛网周期将被资本理性打破,这是一个结论性的观点,未来是一个拼成本,拼产业链的时代。这也是过去40年美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的规律。

  第四,规模养殖厂最大的难度之一在于管理,管理水平决定了是否享有规模优势的红利。养殖实现不了完全的工业化,风险远远大于传统意义的加工业。此外,对自动化的高投入问题也值得重视,比如蛋鸡养殖的一个特点就是规模不经济,100万羽的蛋鸡厂养殖成本3.7元每斤,散户养殖成本3.2元每斤。

  关于金融工具:

  今天我们带来的金融工具有几点需要说明。比如使用方法,使用成本,功效。使用方法,我同事应该可以跟大家说明白,我主要说功效。参与期货市场或者金融市场的投资或套保实际是在变现认知,参与市场是让观点获得盈亏能力的一个途径。

  举个例子,期货市场的交易实际可以虚拟出一个养殖场,通过做空玉米和豆粕,同时做多生猪,来模拟养殖利润的多头。

  另外一个例子,盘面2205生猪价格是18元每公斤,如果你认为未来2022年5月价格到不了18元每公斤,你就可以空进去,同时锁定的养殖风险。如果你坚信明年2022年必定在18元以上,就完全不用参与期货。

  市场一定会迭代,目前我们观察到,冻肉进口仍有可能出现背靠背利润的局面,未来一定会改变。

  关于目前关于行情的核心分歧:

  A、养殖利润的大幅下跌,甚至深度亏损是否会停滞产能恢复速度?

  答案是否定的,前期的产业景气周期已经为产业积累了高额利润,因此有足够现金冗余支持度过行业低谷。我们关键的证据是:

  1、养殖具有时滞的属性。我们仍旧能够关注到上游持续扩张,母猪存栏持续增长,仔猪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肥猪的产能逐步释放是相对确定的。我们可以锚定一个时间节点,2020年年初我国生猪产业大量进口祖代猪,从祖代到商品猪的周期是两年。我们预计2022年1-2季度有望迎来供需双侧利空的共振,将价格压制到本轮猪周期的低点,按此前的周期底部,我们预计6元每斤的猪价不是危言耸听。

  2、规模养殖企业仍处在产能不断投放的通道中,在建工程停工的可能小。按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上看,仍有较多头部企业将完成2021年初的出栏计划,比如牧原,温氏。国内统计数据表明,全国5月能繁母猪环比增0.8%,下半年的出栏量极大概率高于上半年。

  B、猪只的不断增加是否能大幅抑制甚至抹平季节性的变化?

数据来源:卓创,CFC农产品研究

  从我们跟踪的食品厂数据上看,猪肉消费是不及预期的,从高价向低价转变的过程中,并不一定出现季节性规律的加剧,反而受到需求不济和供应增长的压力,中秋反弹行情的空间受到限制。比如:

  1、冻肉库存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2、季节性的规律也同样体现为:节前涨幅越大,节后跌幅跌幅越大。在这样预期之下,提前出栏和事前压栏都将会把反弹的天花板下移。换句话说,涨幅越大,出栏体重就越低,产业的投机度也正体现在出栏体重上。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