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储”只是短暂的!“碳中和”或许才是长期指引铝价的明灯

  引言

  收储一事自今年3、4月已有传闻,直至昨日一则由上海金属网报道的资讯再次将抛储推向高潮:据SHMET多方求证,已确认国储局抛储事实,靴子终于落地。本次抛储涉及品种为铜、铝、锌。本次抛储对象为下游终端企业,且各品种接货量存在最低要求标准。投放时间为每个自然月月底,持续至2021年年底。但其中并未提及抛储数量。

  下文依次从事件发生的背景→历史类似事件对比→本次收储影响分析三部分内容展开,最后得到结论:短期的抛储难以扭转长期供需偏紧格局,预计铝价将呈现短期内因承压震荡,长期重心上移的态势。

  、知其所以然

  大家肯定都会疑惑此次抛储到底会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这事还得先从了解事件发生背景,摸清抛储意图出发。

  1、背景:

  2020-2021年是非常特殊的年份,因为新冠疫情打乱了全球供应链生产格局和节奏。发达国家打开“水龙头”持续放水,导致商品投机需求及消费需求水涨船高,而资源型国家因受困于疫情未完全解除封锁,导致矿石等资源供应断层,供需矛盾激化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并创近10年新高。

  年初以来PPI在资产价格推动下亦大幅抬升,至5月份更是达到了9%的水平,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作为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如此幅度的涨价导致中下游企业叫苦连连,成本端上涨无法有效向下游传导,利润被挤轧得干干净净,更是出现了“公司销售冠军被开除”现象。

  国家不得不出手进行管控,仅仅14天内,国常会3次点名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交易所亦通过提保等手段进行降温,商品终于出现了“熄火” 迹象。但是市场仍有关于“输入性通胀”、“海外疫后复苏”等说法致价格好像存在隐形的手支撑着价格不再下跌,以电解铝为例,其社会库存仍处于下降通道,近2个月周度降库水平约3.5万吨,依然对铝价存在提振。

  2、意图

  那么此次国储局抛储意图就显而易见了,释放储备库中的库存,将隐性库存显性化,以对现货市场供应形成补充,化解大宗商品涨价压力。

  二、以史为鉴

  接下来再来看历史抛储、收储轨迹(以铝为例),回顾2008年以来发生4次收储,总量105万吨;2次抛储,共21.35万吨。

  从效果来看,(1)2008-2009年共收储59万吨,主要是缓解金融危机下铝价暴跌导致的冶炼企业持续亏损。此后价格确实稳步回升,但考虑到当时国内外均出台救市计划,收储效果或许只是起到正向助力的作用。

  (2)2010年的2次抛储后价格出现短暂回落,并在2011年6月前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但在6-8月份间铝价再次冲顶。

  (3)2012-2013年再次收储46万吨,据SMM统计,电解铝社会库存由2012年12月3日的94万吨上涨至2013年3月15日的128万吨,叠加电解铝冶炼产能的不断扩张,此次收储收效甚微。

  综合看,国储局通过收储或抛储的手段以稳定价格,在短期内或许达到期望效果,但因未根本改变对应品种的基本面,待收/抛储结束后,价格依然再次接轨此前走势。

  三、“抛储”或难敌“碳中和”

  据CRU了解,中国打算从下个月从国家储备中释放80-90万吨原铝。而经过08-13年的收储和抛储后,国储局内大概还剩余84万吨的铝锭可供抛售,全部抛出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该消息仍有待验证。我们按照市场普遍假设抛储量约为50万吨进行分析,约为可抛储量的一半(2010年抛储量约为当时国储局库存的一半)。

  我们统计了2016年以来月度库存变动情况,可以发现2018-2020年下半年铝锭社会库存大多处于去化状态。考虑到2020年疫情打乱库存变动节奏,致库存去化集中于二季度,因此我们主要参照2018年和2019年,7-12月累计去化量分别为61、47万吨,与假设的抛储量接近,如此看来此次抛储可能实现缓解现货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

  但仍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国内电解铝产量3708万吨,经测算,总耗电约5005.8亿kWh,约占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6.5%。2020年我国电解铝行业CO2总排放量约为4.26亿吨,约占全社会CO2净排放总量的5%。电解铝行业具备“高耗能、高排放”的特征,致使在国家“碳中和”长远目标下,电解铝产能增长将被严格管控,基本可以确定产能天花板在4500万吨左右。另外,需求端亦受益于“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光伏以及特高压行业的景气向上。因此我们认为短期的抛储冲击难以扭转长期供需偏紧格局,预计铝价将呈现短期内承压震荡,长期重心上移的态势。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