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创资讯:大宗商品正在加速进入牛市后半段

  库存周期牛市明斯基时刻风险

  导语:本文是周期力量的第6篇,结合牛市的三阶段划分法,对当前牛市的特点进行判断和分析,并认为牛市已经进入到后半段,也即逐步由牛市中期进入到牛市末期。此阶段提示风险是必要的,明斯基时刻虽然不会立马到来,但需要做好必要的防备。

  本文是“库存力量”系列文章的第六篇。

  2020年1月,《周期力量1,先导篇,库存周期主导2020年》阐述运用库存周期进行商品价格判断的规律和逻辑;并提出2020年将由库存周期主导,新库存周期的开启将带来商品的投资机会;

  2020年2月,《周期力量2:PPI确定升势》中确认PPI重回升势,库存周期仍处于被动去库存到主动补库存的切换阶段;

  2020年3月,《周期力量3:突发因素干扰周期扰动受阻》中认为,经济周期可能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新冠疫情可能对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不会导致周期的缺席;

  2020年5月,《周期力量4:第七库存周期已经启动》中提出中国2000年以来的第七个库存周期已经启动的判断;

  2020年12月,《周期力量5:顺周期正当时关注疫苗落地带来的结构性机会》中提到,2021年上半年大概率继续处于补库存周期,但会逐步由主动补库存转变为被动补库存。

  投资的关键是把握趋势的运行走向,并通过顺势交易来获取收益。长期看,趋势主要分为牛市和熊市。不同的趋势具有不同的运行特征与市场表现。正确分析趋势对实际交易具有重大的意义。

  显然,当前国内大宗商品是处于牛市之中。

  表1牛市三周期划分法与其特点

  通过观察经济周期主导下的牛市趋势运行特征与市场表现,我们可以发现,牛市不同时期展现的运行特征与市场表现是有所不同的,但其趋势走向的强化主要是由供给速度无法满足需求增长推动的,也就是说,供给因素成分析重点。

  当需求启动时,供应跟进缓慢,价格加速上涨后,供应更显紧张,库存下降;

  当市场主体都认识到了价格进入上涨通道时,生产企业投资开始快速增加,此时市场投机情绪浓厚,库存仍不断走低,尽管供应增加,但市场仍表现为“缺货”状态;

  当价格进一步上涨至高位时,市场畏高情绪开始出现,价格波动开始增大,隐性库存进一步增加,此时进入到盲目的自信状态,人人成为专家。

  显然当前国内商品市场正处于牛市中期到牛市末期的过渡阶段,多数商品是高产量、高需求、低“显性库存”状态,尽管经济数据没有表现的“过热”,特别是物价的问题依旧值得我们关注,在《热点来了!详解大宗商品涨价原因与趋势》中曾提及与居民生活相关物资上涨问题,如食用油涨价50%,零食涨价30%,电器涨20%,啤酒涨价10%。

  这均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截止到4月22日,卓创资讯监测的530+个商品中上涨的有456个,占比超过85%,涨幅超过50%的有33个。

  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或面临极大不确定性

  1、补库存持续时间。2000年以来的第七轮库存周期在2020年一季度前后启动,到2021年6月份持续时间已经来到14个月时间,按照已经经历的几轮库存周期,上升阶段持续时间在12-27个月时间,强库存周期补库存阶段持续时间较长,若为弱库存周期持续时间则较短。

  表2库存周期划分与补库存时长

  从持续时间考虑,下半年之后第七轮库存周期或进入到被动补库存状态,商品价格抑或逐步见顶,PPI指数高位回落。

  2、货币政策收紧预期。2020年面对疫情美国采取史无前例的大放水行动,2021年拜登政府又准备实行大基建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利好大宗商品。2021年要面对政策收紧预期,年内美联储剩余FOMC会议时间为4月、6月、7月、9月、11月、12月,其中,4月的两份调查结果将在5月20日前后公布,6月的调查结果将在7月8日前后公布,这两次的调查结果将成为判断美联储是否会在年内开始缩减QE的重要依据。若4月或6月的调查显示市场已经广泛预期年底将缩减QE,则大概率会如此;若4月和6月的调查结果仍没有变化,则年内缩减QE的概率较低。

  3、疫情的发展。近一段时间印度新冠疫情引发市场极大关注,日新增感染人数飙升至30万+,这与其检测能力上升有关,亦与其松懈的疫情防控政策有关。印度疫情的发展不能掩盖疫苗接种带来的良好预期。在新冠疫苗接种进度加快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产能正在加速恢复。待全球制造业产能增速赶超需求,供需平衡得以修复,商品价格上涨最为坚实的基础将被打破,商品价格上涨的基础将变得不再牢靠。

  面对美联储天量宽松、市场屡创新高、造富神话每天上演的当下,我们并不知道有多少肆无忌惮的裸泳者。也许类似《大空头》中的迈克尔·布瑞们这样的具有先见之明的投资鬼才已经在布局正在形成中的金融风暴。1月的GameStop事件和3月的Archegos事件也许是最终演变为飓风的热带风暴,巴西、土耳其、俄罗斯加息也仅仅是异常“天气”中的“正常措施”,现在这个时点提醒风险虽仍显过早,但必要性正在加强。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