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发挥期货市场功能 护航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4月7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在杭州举办。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在致辞中表示,大商所将紧扣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等工作重点,找准发力点,打好组合拳,为产业企业筑稳定、孕新机、开新局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冉华表示,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具有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等特点,其中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中间产品,在大宗商品价格的形成和传导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自2007年上市首个工业品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货以来,大商所不断深入挖掘石化产业链,相继上市以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液化石油气等品种为代表的化工类中间产品期货5个、期权4个,为化工产业构建起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目前,我国化工期货已发展成为全球交易最活跃、最有特色的化工衍生品市场,大商所长期保持着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地位。2022年,大商所围绕化工板块进一步优产品、拓市场、强服务,推动国内化工衍生品市场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逐步成为产业链企业稳定经营的“好帮手”、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压舱石”,为促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期货力量”。

  一是适应现货格局调整优化期货产品设计,市场运行质效实现了新提升。近年来,大商所以提升产业客户参与度、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为导向,实行“一品一策”,对不同品种采取不同维度和不同组合的优化措施。2022年,以产业格局为基础,着力完善化工期货交割基础设施,优化合成树脂品牌交割制度,降低企业品牌申请门槛;以聚氯乙烯为试点,将集团化交割业务由农产品领域延伸到化工领域,依托大型仓储企业集团有效衔接上下游产业个性化交割需求;将苯乙烯期货交割区域扩展至山东、河北等9省,进一步调动交割业务辐射范围内的企业参与便利性。2022年大商所化工期货交割量达到了创历史新高的121万吨,企业参与交割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二是聚焦产业需求着力发展好场外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拓展了新空间。除标准化的场内期货、期权工具外,近年来大商所还推出了基差交易、标准仓单等场外产品,多维度服务企业个性化需求。目前,大商所场外平台初步形成了农产品、钢铁原燃料、能源化工三大板块生态圈,聚集了超过330家产业交易商以及1000余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其中化工板块场外业务交易活跃,2022年场外成交近330亿元,同比增长57%,有力支持化工企业利用期现结合业务管理风险、稳定供销。同时,为进一步深化期现结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2022年底,大商所携手各方成功上线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实现与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连通,加强货物全流程管理,助力提升仓单信用及货物安全、盘活企业仓单资产。目前已有630余家仓库、900余家产业企业注册,登记货物280万吨,仓单质押业务初见成效。

  三是紧盯市场功能发挥做深做实产业服务,市场生态取得了新改善。2022年,大商所聚焦337家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在全国23个省份举办1800余场“DCE·产业行”等市场活动,充分发挥100余家产融培育基地“大手拉小手”“企业培育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培训企业近万家。持续开展“企业风险管理计划”,支持300余家企业探索期货和衍生品应用,从认识到实践两个维度推动产业参与度稳步较快提升。2022年,参与大商所化工期货市场的产业企业日均持仓量120万手、同比增长41%。

  据了解,在2022年境外能化板块波动加剧的时期,大商所化工板块保持平稳理性运行,各品种期现价格相关性均在0.9以上,套期保值效率在96%以上,在服务保供稳价、增强产业链韧性等方面的作用凸显。

  冉华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起步年,大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密结合石化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等工作重点,找准发力点,打好组合拳,为产业企业筑稳定、孕新机、开新局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一是加快创新完善化工衍生产品生态链。加快推进苯乙烯等期权上市,沿着化工产业链加快布局新品种,探索推出化工品种月均价期货,积极构建与产业多元化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产品体系。持续增强化工品种合约设计和交割布局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推进交割基础制度优化,进一步便利企业参与交易交割。

  二是继续深化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加快发展场外业务,研究推出期货与现货持仓转换、期现联动点价等服务,探索与石化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场外交易专区,深化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期现结合方案。

  三是持续提高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深度。加强与中国石化联合会的合作,积极发挥大商所作为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与各方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助力产业企业风险管理、降本提效的务实举措,特别是重点推进解决国有企业参与面临的一些难题。同时,继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计划”、“DCE·产业行”、产融培育基地等多层次市场培育体系,大力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支持更多石化企业在套期保值及期现结合业务等方面做出经验、取得实效。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