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谈判关键时刻 拜登下令空袭叙利亚多个目标 意味着什么?

  当地时间8月23日,在美国总统拜登的授意下,美军对叙利亚东北部城市代尔祖尔“与伊朗有关”的多个目标进行空袭。外界注意到,近日美伊两国正就欧盟提出的恢复伊核协议履约“最终文本”进行答复。在伊核协议接近重启的关键时刻,美军此时发动袭击意味着什么?

  拜登下令空袭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中央司令部23日发布声明称,在总统拜登授意下,美军对叙利亚代尔祖尔地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支持团体”所使用的基础设施进行空袭,击中弹药库及后勤设施。

  美军声称,此次空袭的目的是“中断或威慑”该团体的行动,“保护美军”免受8月15日所遭受的类似袭击。美军15日称,多架无人机袭击美军在叙利亚坦夫的基地,但未致人员伤亡。

  美国中央司令部发言人乔·布奇诺(Joe Buccino)表示:“总统为这次袭击指明了方向”。他还称,此次袭击是一次“相称、审慎的行动”,旨在限制事态升级的风险,将伤亡风险降到最低。美军的声明中并未提及是否有人员伤亡。

  今年以来,在拜登的授意下,美军已多次在叙利亚发动类似袭击。

  今年7月12日,美军在叙利亚西北部发动无人机袭击,击毙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分支头目。3月2日,美军称在叙利亚西北部发动袭击行动,“伊斯兰国”最高头目库莱希在此次行动中自杀身亡。

  据悉,美军此前以打击“伊斯兰国”和“保护油田”为名在叙利亚驻扎,目前在叙驻有约900名士兵,主要分布在坦夫军事基地和叙东部油田之间。坦夫基地位于叙利亚南部,毗邻约旦和伊拉克。

  但叙利亚政府指认美国的军事存在非法、侵犯叙利亚主权,且多次指责美军盗采叙利亚石油。伊朗方面则否认在叙利亚驻有军队,表示只有应叙政府邀请派出的军事顾问。

  意味着什么?

  舆论注意到,此刻正值伊核协议接近重启的关键时刻。

  本月8日,欧盟向伊核协议相关方提交了一份关于恢复履约的“最终文本”,伊朗15日对此做出答复并呼吁美方展现出灵活性。欧盟和美国16日说,正在研究伊朗对欧盟“最终文本”的答复。

  “临门一脚”之际,美军此时发动袭击意味着什么?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认为,此次袭击再次凸显出美伊之间在叙利亚、伊拉克等中东问题上存在的长期矛盾。

  比如,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一面要求伊朗必须停止对反美的什叶派力量的支持,一面又对叙利亚保持低烈度的干预。而一旦美伊间发生矛盾,伊朗也会将美国的军事基地作为打击目标。

  此外,此次袭击也再次凸显出伊核谈判所面临的困境。

  自拜登上台以来,伊核协议相关方已推进多轮谈判,但过程可谓是“跌宕起伏”。据相关人士透露的消息,谈判曾多次接近达成协议的临界点,但也多次传出美伊“谈崩”的消息,至今还未达成协议。

  美国自身在处理伊核问题上也出现反复和矛盾,比如一边与伊朗谈判,一边又拼凑对抗伊朗的同盟体系、两国在中东仍摩擦不断等。

  刘中民指出,尽管在伊核谈判中,欧盟和其他相关方付出很大努力,但却受制于美伊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美国此次以叙利亚作为打击目标也反映出,在地区热点上,美国仍将采取这些年来的一贯手段,即利用军事优势有限打击、有限干预。这也意味着,美伊这两个最关键角色间的矛盾还是无法解决。

  “自1979年以来,美伊之间有着长达40多年的对抗。若两国之间无法缓解敌意,即使伊核谈判达成,两国间仍可能会摩擦不断。”刘中民说。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