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总资金突破1.6万亿!上期所将加快上市这些品种……

  8月26日,第十九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于线上举行。论坛以“变局中期货市场的使命与担当——稳中求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政府高层、权威专家学者以及知名行业专家,围绕大变局时代下的期货市场如何服务产业发展、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等问题分享观点,建言献策。

  方星海:期货市场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贡献了积极力量

  在主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方星海为论坛致辞。方星海指出,今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受住了全球疫情、流动性宽松、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的冲击,《期货和衍生品法》公布实施,期货市场运行平稳,功能有效发挥,行业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贡献了积极力量。

  一是市场规模再上台阶,产品供给日益丰富。2022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总资金突破1.6万亿元,总持仓突破3600万手,均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商品期货成交量29.78亿手,占全球商品类成交量的69.07%,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公布的成交量排名,中国期货品种在农产品、金属品种前20强中分别占有16、14席。中证1000股指期货、期权、近期挂牌交易的5个油脂期权成功上市,期货期权品种数“破百”,达到101个。其中,中证1000股指期货是时隔7年再次上市的股指期货类品种,对于健全股票市场稳定机制、完善金融期货的产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覆盖大、中、小盘股的风险管理产品序列初步形成,也为投资者配置“专精特新”等中小上市公司提供了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二是期货功能有效发挥,为实体企业保“价”护航。一方面,价格发现及时准确。2月以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价格非理性暴涨,传导至国内,也出现连续停板,上海期货交易所及时采取风控措施,专业应对,释放了合理的价格信号,并在伦镍恢复交易后引领其向下回归。面对近年来国际原油“负油价”、伦镍暴涨等极端行情,我国期货市场合理反映市场预期,制度设计符合国情市情,在风险防控和处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本轮猪周期波动中,有些大型养殖企业依据生猪期货价格信号,提前核算养殖收益,合理安排出栏计划,未盲目淘汰母猪。生猪期货今年9月、11月和明年1月合约的价格,被宏观管理部门引用,作为引导行业预期的参考。另一方面,风险管理灵活高效。通过“保险+期货”“期货稳价订单”“稳企安农护航实体”“企风计划”等多种方式,打出“保供稳价”组合拳,助力“跨周期、跨产业、跨群体”风险管理。目前,已为16万吨钢材、6800吨石油沥青、21万吨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提供价格保障。

  三是行业发挥专业优势,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上半年,150家期货公司总资产约1.6万亿元、净资产1700亿元、净资本1000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0%、19%、31%。弘业期货8月5日在A股首发上市,成为首家“A+H”上市期货公司,目前上市期货公司已达5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基差贸易、仓单服务等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利用期货价格指导现货购销,探索现货贸易和场外衍生品工具相结合的含权贸易模式,2022年累计服务客户2.8万家次,其中65%是中小微企业。

  四是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月初,《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落地实施,这是期货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期货市场法治“四梁八柱”形成,为实体经济利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提供了制度支持,增强了交易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市场信心,对于活跃商品流通、防控金融风险、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货市场基本法律制度的确定,对于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增强国际交易者对中国期货市场的信心意义重大。《期货和衍生品法》通过后,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就承认了我国的终止净额结算地位,有望为金融机构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降低成本,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

  “当前我们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滞胀风险加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地缘政治和极端天气等因素对能源矿产、粮食等品种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在宏观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助力微观主体稳定生产经营,平抑输入性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期货市场要答好的时代问卷。”方星海表示,证监会将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法治和品种体系,持续提升期货市场运行质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市场监管,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p#分页标题#e#

  一是夯实制度基础,推进品种创新。《期货和衍生品法》是期货市场三十年发展和监管经验的系统集成,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将制度优势转换为发展动能,做好《期货和衍生品法》配套法规制度“立、改、废”工作。围绕期货品种上市注册、持仓管理、产业客户培育、场外衍生品交易、期货公司业务范围等,重点抓好《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修订工作,不断完善交易、交割、结算等基础性制度。以期货期权品种上市机制完善为契机,紧扣国家战略方向和产业发展需要,着力在产业链补短板、服务绿色发展等方面,稳妥有序地推动品种上市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品种体系。

  二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持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紧贴产业需求,不断优化合约规则,提升实体企业参与便利性,增强市场韧性。优化完善交割标准和库容设置,发挥期货价格公开透明、交割标准统一规范的优势,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畅通国内大循环。持续优化做市制度,丰富做市商数量和类型,提升市场流动性质量。探索组合保证金试点,优化担保品折扣比率,提升投资者资金使用效率,合理降低市场参与成本。加大产业客户培育力度,疏通产业客户参与“堵点”,推动更多生产和流通领域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鼓励引导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能力。

  三是坚定不移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积极探索多元化对外开放路径。研究推进油脂油料期货期权品种纳入特定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提升我国油脂油料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国债期货双向开放。尽快完成各项准备,向QFII、RQFII开放参与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和股指期权产品,为境外交易者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坚持严的主基调,全面净化市场生态,完善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市场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推进落实“看穿式”监管,提升科技监管效能,丰富监管手段,提升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坚决抑制过度投机。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加强与现货管理部门的信息互通,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建立相关的监管协作安排,共同构建良好的市场生态。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吴清:上海衍生品市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吴清在论坛上表示,衍生品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指出,近年来上海衍生品市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上海聚集了境内一半的期货和证券交易场所、近四分之一的期货公司,并且产生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期货交易量。上期综合业务平台持续推出新品种和新业务,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二是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顺利推出原油期权等产品,国际化衍生产品进一步丰富。国际铜、20号胶等期货品种成为多家境内外企业跨境贸易合同定价基准。三是市场功能充分发挥。支持企业运用期货期权工具管理价格风险,积极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上海衍生品市场保持了平稳运行,在关键时刻展现了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基石作用。

  他认为,衍生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对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而在今年8月1日,《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正式实施,对衍生品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他表示,下一步上海将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加快推动衍生品市场创新发展。一是不断夯实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支持“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基准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广泛应用。同时,支持上期所持续完善期货、期权产品序列,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是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建设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支持上期所与现货平台和流通企业开展合作,促进期货与现货市场的联动发展。三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完备、金融机构集聚等优势,支持更多企业使用衍生品工具,吸引更多境内外投资者和中介机构等参与上海衍生品市场。

  上期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田向阳:持续聚焦“三强两优”,致力市场提质增效

#p#分页标题#e#

  上期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田向阳在致辞时表示,近年来,上期所与有关各方牢记“国之大者”使命,携手奋进,赢得了市场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面对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上期所将聚焦“三强两优”——强创新、强改革、强工具、优服务、优监管,继续致力于市场的提质增效。

  田向阳表示,当前,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波动。上海期货市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国证监会统筹指导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尤其是在疫情封控期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做到了核心功能不停转、不停摆,市场实现了平稳运行。在大变局下,上期所与有关各方,牢记“国之大者”使命,携手奋进,全力办好了自己的事,赢得了市场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

  田向阳介绍,第一是必须办好“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的大事。在世界价格体系中更全面的体现中国供需,是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换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上期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殷殷嘱托,立足“三公原则”,全力输出既反映我国真实供需关系、又被全球投资者普遍认可的价格。目前,原油期货有效反映了中国及亚太供需,已成为在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原油生产经营企业对冲价格风险的有效工具;国际铜、低硫燃料油、20号胶期货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巨头之间跨境贸易定价的基准。特别是今年初,在俄乌局势等因素影响下,境外期镍价格出现异常暴涨,出现了交易暂停、取消等事件,相比之下,我国镍期现货市场运行平稳,为实体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价格信号。

  第二是必须办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实事。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内嵌式赋能型金融。期货市场需要加快实现由“大”到“好”的转变,将市场厚度和深度做扎实,助力实体提升发展韧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田向阳表示,上期所始终坚守本源使命,精准对标实体需要,建设“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并以市场化手段为保供稳价贡献力量。在去年钢材价格大幅波动期间,创新推出“期货稳价订单”,通过宝武集团提供现货供应保障、上期所提供场内对冲风险工具,取得了不错的保供稳价效果。今年,又与浙油中心开展合作,将稳价订单拓展至石油沥青、低硫燃料油等能化品种。

  第三是必须办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要事。田向阳提到,正如习总书记提出的“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期货市场必须要融入世界经济,为全球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上期所始终坚持“中国平台、世界参与、全球共享”,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取得了国际交易者的认可。目前,上期能源的境外交易者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六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内外石油公司、跨国贸易公司、投资银行基金公司纷纷参与原油期货交易。

  第四是必须办好期现协同发展的好事。从国际经验来看,现货市场发展充分且规范、期现联动紧密且有效,有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这对于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来说,是利长远的“好事”。田向阳介绍,目前,上期所期现协同发展转型已经起步,正在与有关方共同探索建设,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现已开展分区域试点,为大宗商品市场高标准联通提供可推广的范式。

#p#分页标题#e#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办好期货市场的大事、实事、要事、好事,为全产业链、供应链提供高效服务,并非易事。”田向阳坦言:“但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只要汇集市场主体力量,用足国家和区域性利好政策,未来几年将成为期货市场积厚成势、跨越赶超的黄金发展期。”为此,上期所将聚焦“三强两优”,与各位同仁一道,致力于市场的提质增效。以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牵引“强创新”,压茬推进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建设,并协同物流行业,强化期货市场交割仓储基本盘,推动建设现代仓储物流体系;以对外开放为抓手“强改革”,不断深耕已有国际化品种,改革优化规则制度,加强与境外市场的互动与对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服务;以双碳目标为指引“强工具”,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品种体系,加快上市天然气成品油、电力等能源品种,助力油气行业应对价格波动,同时积极布局动力电池材料、氢、氨等新能源品种开发,增创绿色相关的风险管理工具和信息服务,为实体企业稳妥有序、安全降碳保驾护航;以区域发展战略为载体“优服务”,借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浦东打造引领区、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构建更健全的大宗商品价格体系,并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讲好期货故事,提升实体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以期货和衍生品法出台为契机“优监管”,认真领悟并准确把握立法精神,切实提升监管效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在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

  集众智可定良策,合众力必兴伟业。在田向阳看来,期货市场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以世界“共商共建共享”为鲜明标识的发展之路,必须具有长远眼光,汇集各方智慧。田向阳表示,相信本届论坛上,各位嘉宾的远见卓识、真知灼见,能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新方子、新路子。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上市公司要积极运用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在论坛上表示,面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汇率波动等市场风险,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借助期货、期权工具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据统计,2021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套期保值管理制度、业务开展等相关公告1188份,2022年仅上半年就达到928份,增长迅速。

  他表示,今年8月1日《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正式实施,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国家支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发挥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等功能。同时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

  在宋志平看来,现在国内国际形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主要的变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上俄乌冲突、贸易摩擦、美联储加息、缩表等;二是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要进行调整,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三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市场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这让上市公司再次面临新的抉择和转变。“面对上述变局,我们的企业普遍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我们要努力转危为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他说。

  围绕“上市公司在变局中的发展”这一重要议题,宋志平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他认为上市公司是应对变局的中坚力量。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的主力军,自疫情发生以来,上市公司在整个抗击疫情、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起到了中坚作用。据其介绍,最近3年,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从2020年的4195家增长到2022年上半年的4831家,上市公司队伍得到了扩大,共实现再融资3.1万亿元;累计现金分红4.4万亿元,较之前3年增长近50%,实现了压力下的稳速发展。

  其次,他提出要全面提高上市公司的五种能力。4月9日中国证监会易会满主席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上市公司要遵循公众公司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着力提升“五种能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一是抓基础,巩固治理能力;二是强主业,增强竞争能力;三是育长板,提升创新能力;四是增韧性,提高抗风险能力;五是重效益,提升回报能力。他表示,这是上市公司从当前到长远的一个任务,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p#分页标题#e#

  最后,他建议上市公司要用好期货市场,实现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受疫情和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大以及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对公司经营业绩情况产生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存在一定的风险。”他表示,上市公司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发挥期货市场的相关功能作用,服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也是企业稳健经营的现实需求。

  在他看来,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是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价格波动、拓展购销渠道、优化库存管理、稳定经营收益的重要武器,同时期货市场在服务“保供稳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在保供方面,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实体企业普遍出现库存偏高、销售困难、产业链运转不畅等问题,期货交易所充分发挥交割“纽带”作用,帮助实体企业有效应对疫情期间购销活动受阻的困境,助力实体企业复工复产。

  二是在稳价方面,全球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少产业企业积极利用原油、铜、螺纹钢、铁矿石等品种期货期权工具,对冲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风险和产成品销售价格下跌风险,通过“期现结合”的模式稳定价格,抵御周期性风险。部分上市公司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前锁定利润、规避经营风险,有效保障了企业的平稳运行,提升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

  此外,他提示,上市公司要妥善使用衍生品工具。“上市公司在参与衍生品市场的过程中,要时刻铭记参与衍生品交易的初衷,全面了解开展期货及衍生品业务的政策性要求和相关规定,同时需要结合所处行业情况及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在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下开展理性交易。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要强化期货及衍生品交易团队建设,完善相关内控管理制度,构建合理的期现业务综合业绩考核和信息披露制度,使期货市场真正成为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的有力工具。”

  宋志平表示,上市公司通过有效参与期货市场,既有利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稳定经营业绩,也有利于优化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共同助力相关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为贯彻《期货和衍生品法》的相关精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前期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上海期货交易所举办了“期货与风险管理专题系列培训”。看向未来,他期待期货衍生品市场能够和上市公司主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光:推进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建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光在进行《推进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建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时提到,交易报告库(TR)是场外衍生品领域,既服务监管、又服务于市场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随着国内场外市场的发展,国内相关交易报告库也获得了金融稳定理事会认可。目前,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中证报价公司先后成为获得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认可的正式交易报告库。现今,从全球市场来看,推进标准化建设已经是全球交易报告库的总体特征,建立交易对手方信息查询与修正机制,由利益相关方对场外衍生品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实施监督以及开展场内场外联动分析逐步成为大势所趋。

  据杨光介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提升场外衍生品市场透明度、防范系统性风险、防止交易市场滥用,2009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匹兹堡峰会上就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改革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实施交易报告库制度,并建立交易报告库(TR)这一新型金融基础设施。随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纷纷将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视野,建立交易报告库,要求场外衍生品交易参与者向交易报告库报告交易信息。随着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大宗商品类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平稳,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国内相关交易报告库也获得了金融稳定理事会认可。目前,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中证报价公司先后成为获得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认可的正式交易报告库。

  “从境外成熟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发展趋势来看,推进标准化建设是全球交易报告库的总体特征。”杨光表示,为了提升场外衍生品市场透明度、防范系统性风险、防止市场滥用,促进全球交易报告库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场外衍生品市场产品、交易的唯一识别,除了推动交易报告库本身的标准化建设外,金融稳定理事会还进一步推动场外衍生品数据编码的国际标准建设,并要求二十国集团成员经济体在交易报告库中采用上述编码及技术指引。

#p#分页标题#e#

  他提到,立足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和监管的实际,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进场外衍生品数据编码标准化工作的意义极其重大。当前中央的最新定调已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目前正会同境内其他交易报告库运营机构和相关单位,在证监会科技监管局、人民银行科技司的指导下,将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联合发布的关于唯一交易识别码(UTI)、唯一产品识别码(UPI)、关键数据要素(CDE)的技术指引中国化,将其转换为我国金融行业标准。这些工作将为推进信息共享,促进未来对场外衍生品的监管由机构监管向市场监管、功能监管迈进,奠定重要的数据标准基础。

  同时,全球市场也致力于建立交易对手方信息查询与修正机制,由利益相关方对场外衍生品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实施监督。据了解,《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要求,“交易报告库应根据有关管理部门、参与者和公众各自的信息需求,提供不同范围和程度的数据”。从全球实践来看,平台式场外衍生品交易(进入交易平台或经中央清算)数据质量是比较高的,而柜台式交易数据质量则相对较低,这已成为全球TR共同面临的难题。为防止欺诈,同时又从源头上确保TR数据质量,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提出了一项重要机制安排“信息查询与修正机制”,即“报告主体应有权查询自身向TR报告的数据,以检查所报送数据的准确性”,“交易对手方也应有权查询其自身所参与交易的相关信息,并能在必要时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正”,同时强调“报告主体或者交易对手方的信息查询权限,应仅限于查询自己的数据,且为原始数据格式”。

  在没有其他数据校验途径的情况下,通过CPSS和IOSCO提出的信息查询与修正机制,向数据报送主体及其交易对手方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由利益相关方对场外衍生品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实施监督,已成为提升柜台式场外衍生品交易数据质量重要的机制安排。

  2020年8月,中国期货监控对标PFMI相关要求,起草了业务规则《监控中心交易报告库管理办法》,规定“风险管理公司可向监控中心报告库查询和校对其报送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信息”,“风险管理公司场外衍生品交易对手方,可向监控中心报告库查询风险管理公司报送的以其为交易对手方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信息”,以与CPSS和IOSCO提出的机制安排相衔接,并在官网公开披露。

  此外,开展场内场外联动分析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杨光提到,今年3月份,震惊世界的“伦敦镍”事件爆发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要求每日上报镍交易的场外衍生品持仓数据。LME表示,镍市场此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与场外衍生品市场大量空头持仓有关,但在2022年3月8日之前,LME并不掌握这些数据。今年6月份,LME决定将场外衍生品持仓报告的范围从镍进一步扩展至铜、铝、铅、锌、锡、钴和铝合金等可实物交割的品种,报告频率为周度。“反观我国的期货市场和场外衍生品市场,由于证监会对期货衍生品市场数据大集中的制度安排,中国期货监控不仅汇集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全部场内交易数据,而且还通过交易报告库逐日逐笔收集了商品类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成交、持仓明细数据,从而为开展场内场外联动风险监测创造了独特优势。”他说。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震: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行业发展趋势面临重塑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震进行了《大转型背景叠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下的能源行业》主题演讲。他表示,虽然能源转型大势不可阻挡,但是新冠疫情还是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而今年年初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危机进一步将情况复杂化,给能源行业,特别是世界能源格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行业发展趋势面临重塑,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油气行业重点趋势。

#p#分页标题#e#

  据王震介绍,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以来,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已经从科学层面上升到政治高度。根据气候观察统计,全球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提交了更新版的减排战略,排放量占全球80%以上;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已有73个国家及地区通过立法、政策文件或者政策宣示的形式提出净零目标,这些国家排放量约占全球的73.8%。

  近年来,油气公司在环保领域面临的外部压力显著增加,未来油气行业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包括更多的舆论压力。更严的法规监管。更高的成本考验。这些因素也影响了油气公司在上游的投资意愿。伴随着油气上游投资热度降低,能源体系清洁化、低碳化趋势明显。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2010年至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也就是天然气加非化石能源的占比从35.9%提升至41.6%。

  “尽管能源转型大势不可阻挡,但是新冠疫情还是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疫情反复叠加地缘政治风险,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随着全球防疫封控的放松和经济活动的复苏,2021年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已反弹至疫情前的水平,逆转了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出现的短暂下滑。”王震表示,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同比增长5.8%,创下史上最大增幅,也扭转了2020年的急剧下降趋势,且比2019年水平高出1.3%。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长主要由新兴经济体贡献,发达经济体的一次能源需求下降,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的能源需求差距进一步减小。

  2021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化。包括生物质燃料在内,全球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增长高于2021年其他任何燃料的增长。去年全球太阳能风能电力装机增量的36%和40%来自中国。全球核能发电量增长4.2%,是自2004年以来的最强劲增长。2021年全球发电量增长6.2%,可再生能源取得明显进展,增长约17%,占到过去两年全球发电增量的一半以上,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在发电量中占比达到10.2%,首次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突破10%大关;天然气发电量保持在近10年平均水平附近。

  今年年初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危机进一步将情况复杂化,给能源行业,特别是世界能源格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能源供应减少。武装冲突、制裁等因素导致俄罗斯油气产量下降。全球能源市场从严重过剩快速转换为“供不应求”。整体看,俄罗斯油气生产被动减少,增加油气市场供给压力,中东、美国在能源供给市场地位明显上升。全球能源矿产价格从历史低位快速攀升至历史新高。

  随着各类自然资源价格不断上涨,资源民族主义思潮愈演愈烈,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加剧了资源民族主义思潮蔓延,资源民族主义者希望通过本国自然资源获得更大利益。在能源领域,欧美联盟进一步强化。“安全、公平、可持续性”被称为能源政策的“三元悖论”,各国普遍采取动态优化的平衡政策。今年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欧盟能源发展开始在安全与转型、短期与长期之间寻求建立新的平衡。

  过去20年,油气市场形成了供应重心“西移”、需求重心“东进”和贸易“自西向东”的市场特征。亚太地区能源消费占全球比重提高到30%左右,北美地区成为2011年以来唯一的原油产量正增长区域,能源供应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凸显。

  展望未来,王震表示,油气资源禀赋决定北美、独联体以及中东,仍将是未来重要的油气出口区。随着欧洲油气消费占比的下降,预计更大比例的独联体、中东油气产量将出口至亚太地区。天然气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供应重心“西移”,需求重心“东进”,自西向东成主体流向。

  未来,基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在“双碳”目标引导下,我国能源发展将呈现“五化”特征。一是化石能源低碳化。煤炭、石油等消费将受到抑制,天然气等低碳化石能源占比短时间大幅提升。二是清洁能源规模化。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将加快发展。三是终端能源电气化。一次能源清洁化与终端能源电气化相辅相成,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程度越高,非化石能源发电将成为终端用能的主要来源。四是多种能源互补化。水、风、光、地热、海洋能等与煤、油、气协同发展,构建清洁稳定能源系统。五是能源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以云计算、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将带来供能、用能模式的创新,有效提升我国能源发展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p#分页标题#e#

  同时,国家也将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实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提升能效水平,全力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在源端和终端形成有机的能源生态系统。此外,我国CO2排放量将进入低速增长平台期。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油气资源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不可替代。国内油气资源有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他提醒。据多家机构预测,我国石油产量上升到2亿吨后将再次进入一段平台期。长期来看,石油在航空、舰船等交通燃料领域和化工原料领域的地位难以被替代。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有着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风、光等发电模式受环境、气候约束,难以保证长时间稳定发电,而储能技术尚处于攻关阶段,开关机更便捷的天然气发电可以起到有效的调节补充作用,是新能源发电的最佳搭档。因此,我国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势头。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胜利油田时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因此,面对“双碳目标”,必须统筹转型与安全。为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目标,要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为了人类文明的生存和发展,能源转型大势不可阻挡。碳中和愿景下能源行业发展趋势面临重塑,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油气行业重点趋势。”王震提到,石油在航空、舰船等交通燃料领域和部分化工原料领域的地位难以被替代;天然气发电可以对新能源发电起到有效的调节补充作用。

  长期来看,他认为油气仍将维持全球主体能源地位。俄罗斯是重要油气生产国,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油气生产被动减少,OPEC原油闲置产能接近枯竭,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增加有限,商业石油库存已处于历史低位,主要依靠IEA和美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以缓解短期供应紧张,美国页岩产业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国际石油市场供需紧平衡,地缘政治主导高风险溢价。乌克兰危机巩固了欧美联盟,欧美减少甚至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全球石油贸易流向重构,运距上升,运费增加。

  “近些年欧美原油加工能力减弱,叠加欧美制裁对俄罗斯成品油出口的影响,中东和亚太对欧美成品油出口量大增,石油市场的再平衡尚需时日,世界能源格局正在重塑。”在他看来,俄罗斯与乌克兰战局胶着,瑞典、芬兰加入北约的障碍基本扫除,欧美对俄制裁不断加码,俄罗斯经济大幅衰退。俄罗斯油气供应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产量有所下降,全球油气供应链风险陡增。非欧地区有“北约化”苗头,产业链泛政治化和战略关系重塑倾向显现,部分欧洲国家延缓退煤进程,战略焦点短暂地离开低碳化,“能源安全”成为优先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正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在论坛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正强,发布关于《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

  李正强表示,中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发展,在衍生品工具的种类、上市交易的产品数量、市场规模与运行效率、风险防控与功能发挥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但是期货市场本身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需要大幅地提升。特别是国内实体企业套期保值的参与度还依然偏低,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社会各界对期货市场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偏差和误解。

#p#分页标题#e#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估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实际情况,为监管机构、交易所和期货行业宣传期货市场功能提供重要依据。”他认为,这有助于改善社会认知、消除社会疑虑和误解,从而坚定市场发展信心,同时可以增强实体企业参与、利用衍生品市场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主动性、自觉性,让期货市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据其介绍,这个项究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评估当前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二是评估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效率。三是分析实体企业在参与期货市场的过程中,相关企业绩效和相关市场表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经过认真评估与深入研究发现,上期所铜、铝、橡胶、螺纹钢及热轧卷板等主要的期货品种,期货价格发现功能表现都较为良好,期货价格发现指标都较为稳健。从影响因素来看,他表示,期货市场的交易量越大,期货品种的上市时间越早,期货市场的交易持仓占比越高,以及隔夜信息传导得越快,还有期货的关联工具特别是期权产品的上市,都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起到了非常好的正向作用。但需要注意到,期货保证金水平提高以后会影响到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发挥。

  在期货套期保值的效率评估方面,上期所主要期货品种的套期保值效率普遍在0.9以上,套期保值效率都普遍比较高,也就是说实体企业参与这些品种的套期保值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经过评估发现,像是铜铝这种市场成熟度高的期货品种,不管是在经济上行时期,还是在经济下行时期,套期保值功能发挥都很好。

  另外,针对实体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效果评估,该研究选取国内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上市公司参与期货交易的效果,包括经营业绩的效果。他表示,从2015年到2021年,国内使用商品期货工具的上市公司数量逐步上升,到2021年年底,有255家上市公司在使用商品期货来管理价格波动风险。在这200多家上市公司里边,有160多家是民营企业,有70多家是国有企业。从行业参与分布来看,制造业企业占75.7%,采矿业和批发零售行业分别占到7%和5.9%。此外,这些上市公司使用最多的是金属期货,主要是铜、铝、锌、螺纹钢和白银。

  实证结果表明,使用商品期货确实可以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波动,同时使用商品期货能够很好地降低企业的系统性风险。首先,从盈利能力来看,实证结果表明,使用商品期货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提高,这一点也和风险管理的出发点相匹配。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不在于牟取更高的收益,而是在于获取经营的稳定性。其次,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使用期货之后对财务弹性的影响并不大。再次,看向业绩波动,上市公司使用商品期货能够带来LOA波动率的降低,说明运用期货工具可以帮助企业经营更为稳健。最后,使用商品期货的上市公司的β系数和股票收益率的波动率都显著低于没有使用商品期货的上市企业,说明上市公司在运用期货市场管理价格波动风险以后,可以显著降低系统性风险和股价波动。

  基于以上的一系列分析,他提出了以下几点改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第一,进一步丰富期货品种和衍生品工具,早上市、早培育、早发挥功能。第二,对于不活跃的品种要加大关注力度,改进其价格发现能力。第三,提高期货公司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期货公司作为重要中介机构的职能。第四,借助《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的重要时机,行业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消除社会各界对期货市场的疑虑,坚定市场发展信心,提高产业客户的参与度。第五,要稳步地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第六,要给予交易所一定的推出新产品的权限。

风险提示: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整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不对任何投资人及/或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担保。